水产百科

黄鳝常见病防治

最近更新:2023-02-01

黄鳝的抗病能力较强,在饲养过程中很少得病,但管理不善或由于其它原因也可发生一些疾病,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

梅花斑状病 常发生在7月中旬,黄鳝背部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黄色圆形病斑。可在饲养池里放养一些蟾蜍(俗称癞蛤蟆),如已发病,用1~2只(池面大,只数可多些),将蟾蜍头皮剥开,用绳系好,在池内拖几次,1~2日后可病愈。

昏迷症 多发于炎热季节,发病时黄鳝呈昏迷状态。应先遮荫降温、再将鲜蚌肉切碎,撒入池内,可见疗效。

毛细线虫病 一种寄生虫病,发病于7月中旬,由于换水不及时或不彻底,部分黄鳝发生了毛细线虫病,经解剖黄鳝肠道后半部有乳白色小虫寄生,治疗方法:第1天,每千克黄鳝用晶体敌白虫(90%)0.2克,拌鲜河蚌肉投喂:第2天,药量减半,连治1周。

水霉病 放养初期,由于操作不慎,体表受伤而得,发现病情一面加注新水,一面用食盐和小苏打(前者每百千克水加2.5千克,后者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4钱)全池泼洒,并用2‰的孔雀石绿溶液全池遍洒直到病愈。

蛭病 又称蚂蟥病。蚂蟥吸附在黄鳝头部附近的皮肤上,引起细菌,感染,使患病黄鳝活动迟滞,食欲减退、影响生长。治疗方法:把病鳝捞起,放入90%的晶体敌白虫溶液(25千克水加一两)浸洗10~15分钟、或以10ppm硫酸铜溶液(25千克水加2.5克)浸洗5~10分钟。如发现黄鳝有发抖状态,说明浓度过高或浸洗时间过长,应立即把黄鳝捞出。

发烧 主要发生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密度大、时间长、体表粘液引起水中微生物的分解,大量耗氧,放出热量,致水温剧增(高可达50℃),水质污染,而引起底层黄鳝缠绕成团致死(死亡率可达90%)。防治方法:在运输前进行蓄养。勤换水,使黄鳝体表、口中泥沙及腹中粪便除净,在气温23~30℃情况下,每隔6~8小时彻底换水1次,或每隔24小时放1次青霉素,剂量为25千克水里放30万单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