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泥鳅人工繁殖

最近更新:2023-01-31

目录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亲鱼选择

人工繁殖用的亲鱼,可以从市场上购买,也可以从养殖泥鳅的池塘中挑选。亲鱼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育,才能达到较好的人工繁殖效果。选择体格健壮、无伤、无病、体色正常,三龄性成熟作为繁殖用的亲鱼。雌鱼应选择个体较大,体重应达到15克以上,最好是40~50克,腹部饱满而柔软、富有弹性,能看到卵巢轮廓线的个体。选择雌亲鱼时还应注意把已繁殖的(腹侧上方有白色斑点的)个体剔除。雄鱼应选体重在5~15克,体长10厘米以上的个体。雄鱼的主要特点是个体较小,胸鳍较长活动敏捷,滑动时胸鳍向上翘。选择时应注意,不要误把幼体当雄鱼选入,而影响繁殖效果。

产孵池及其工具

产卵池孵化池和幼苗培育池可专修,也可用“家鱼”的产卵池、孵化池来代替,一般要求为水泥池,水面在5~100平方米左右为好,用漂白粉消毒,待毒性消失后使用。鳅鱼卵粘性差,作巢率低,产后亲鱼又有大量吞食鱼卵的恶习,所以必须做一套“复式”网箱来采孵鱼卵,才能提高集卵率及孵化率,接孵箱用网布做成,分内网箱和外网箱,网箱内小外大。内网网目较大(能漏卵不漏鱼为宜),外网目较密小,不漏卵,但要用通水透气的网布制作。

催产

4~6月,水温20℃以上时,将泥鳅捕起,按雌雄1:2比例选好配组。雌鱼注射HCG每尾用150~500单位;注射(PG)每尾用1毫克,雄鱼减半。用1号针头背鳍基部针注,注射后把亲鱼放在予先架好在产卵池的内网内,放好鱼巢(引产),亲鱼产卵后及时把它搬走。为了获得更的多的鱼卵,当亲鱼发情激烈时或产卵后,也可进行人工授精。先捉起雄鱼,用剪刀剖腹取出精巢(精液),立即加入任格氏液或生理盐水,制成精子液,然后捉起雌鱼,挤出成熟卵入瓷盆中,加入精液,搅拌均匀待受精后均撒在巢上,放入孵化箱中孵化,或将授精卵脱粘后放入孵化缸、孵化环道中孵化。在制备精子液时应避免日光直射,并防止参入淡水。授精操作应在背阳光处进行。

孵化

亲鱼产完卵后及时把鱼巢和网箱转入孵化池内孵化,待鱼苗孵出平游后取出孵化箱及鱼巢。孵化水温,要保持在20℃以上,一般以24~27℃为好。

鱼种培育

鱼苗孵出后10天前一般都在原池培育。孵出后3天开始投喂鸡蛋黄和豆浆,10天后转入培育池继续培育。每平方米水花放养量为2000~4000尾,苗种池不宜过大,一般100~300平方米为宜,水深50~100厘米,由浅到深。放苗前要进行清塘和消毒,并施少量基肥,以鸡粪为好,以培养水蚤和其他饵料生物,鱼池关水施肥后7~10天,待池中水蚤出现高峰期时便可放入鱼苗。苗种池池底以土质为好,若为水泥池池底还需在底部铺一层20~30厘米厚的泥土,以利饵料生物的繁殖及冬季水温低于10℃时方便泥鳅潜伏越冬。

鱼苗平游后每日投喂3次,每10万尾每次投喂鸡蛋黄一个,煮熟研碎调汁投喂,同时每天加水1次。6天以后,除定时投喂水蚤外,每天泼洒两次豆浆,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每立方米水体可施硝酸铵2克;水温较高时改施尿素2.5克,一般每隔7天施一次。施有机肥料,以鸡、鸭粪为好,使鳅苗培育池保持有丰富的浮游动物,供鳅苗食用。半月后,鱼苗食量增大,天然饵料如不能满足需要时要增投以次面粉、蚕蛹粉、油枯粉按3:5:2拌成糊状煮熟投喂。当水温在20~25℃时,日投饵量为鱼身总重的2~5%,水温25~28℃时日投饵量为鱼体总重量5~10%,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时投量应减少。

管理

鱼苗下塘后每天要加强巡塘,随时检查拦鱼设备,防止鳅苗斗水潜逃;防止缺氧泛塘,及时清除敌害生物,根据鱼苗长势及水质状况适当施肥投饵和注入新水。鳅鱼鱼种同类有互相蚕食的习性。小大要分养,密度要适宜,长到1厘米长以每平米1000尾为宜,长到4厘米左右时,每平方米50尾,经过3~4个月的饲养,待泥鳅鱼苗长至10厘米左右时可作为来年食用泥鳅养殖的鱼种;也可在鳅苗长到4厘米时,直接作为养食用泥鳅的苗种投入抗幽、水塘中单养或池塘中与“家鱼”混养成食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