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细鳞斜颌鲴养殖

2023-03-07

人工繁殖 细鳞斜颌鲴,2龄性成熟,其成熟个体在250~600克之间,雌性重于雄性。通常选用500克以上的亲鱼催产效果最好。一般个体排卵量为10万粒左右,这种鱼属于分批产卵类型,卵为粘性,亲鱼以第Ⅲ期卵巢越冬。一般4月中、下旬为产卵期,5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非繁殖季节用肉眼不能鉴别,只有在繁殖季节才能鉴别雌雄,主要因为雌鱼比雄鱼大,腹部凸出,轮廓明显而柔软。挖卵检查,成熟好的雌鱼卵粒饱满整齐。雄鱼头部和鳃盖等处“珠星”较多,抚摸有粗糙感,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该鱼比“四大家鱼”培育要容易些,可以单独专塘培育,也可在家鱼塘中混养培育,如单塘培育,每亩水面可放养130千克。混养每亩放养110尾左右,到产卵季节之前再分出单养1个月左右,即能成熟。不管采取哪一种培育方法,都要实行常年培育与季节培育相结合,重点抓好产后,产前培育工作,在春、秋两季要适量投喂一些豆浆、豆渣等精饲料,保持水质肥、嫩、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4月下旬当水温达到18℃以上时,即可催产。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下旬、催产、孵化效果最好。当水温高达28℃以上,受精率和孵化率都很低。催产时使用的催产剂,每千克雌鱼注射1~2千克的鲤鱼脑下垂体催产效果最佳,雄鱼减半,一般采用一针(胸鳍基部)注射法。不要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催产剂。一般效应时间为:水温18~20℃时,注射后9~12小时产卵;水温20~24℃时,9小时产卵,水温在24~27℃时只需要6~8小时产卵。目前主要采取两种受精并用泥浆脱粘的方法:一是自然受精卵脱粘,按雌雄比例1:1或1:1.5将注射的亲鱼放入到产卵池中,在亲鱼效发1~2小时,实行微流水刺激(静水也可以产卵、受精)按产卵池的水容量,每立方水加入1千克黄浆水(水与黄泥之比为5:1),这样受精卵在混浊水体中就能自然脱粘。二是人工受精脱粘,将干法受精卵逐渐倒入泥浆水中,边倒边搅拌,脱粘的用清水冲洗,然后再移入孵化器中孵化。

人工孵化基本操作方法设备与“四大家鱼”孵化相同,但这种鱼的卵比重较大,加之有泥沙粘附于卵膜上,卵易下沉,故该鱼卵在孵化过程中,主要是保证用水过滤,水源清洁,流速足够,使鱼卵在孵化器中能随水滚翻漂流。切忌水流过小,造成鱼卵堆聚,影响孵化率。放卵密度,在孵化器中每50千克水放10万粒左右,在水温19至22℃需要48~60小时出膜,水温23~27℃,需40~50小时孵出,水温达30℃,只需40小时,但这时畸形偏多,孵化率很低。因此,最合适的催产、孵化水温应在20~28℃。该鱼出膜延续时间也比较长,全部出膜需要70多个小时,鱼苗孵出后3天后出现腰点,开始平游。此时咽喉与肠管尚未接通,需经48小时后,方可从孵化器中转入专塘培育。在鱼苗下塘前应先喂蛋黄等人工饵料,见到开口摄食后才下塘,以利于提高鱼苗成活率。

人工养殖 鱼苗的发塘与四大家鱼发塘的方法基本相同,在鱼苗下塘前要施足底肥;先培育出丰富的浮游生物,刚下塘的鱼苗只能摄食轮虫及其较小型的浮游动物。因此,鱼苗在下塘前1天,应用精体敌百虫按每立方水体0.05克全池泼洒,以杀死较大型的藻类。每亩水面可放养20~30万尾,开始每天施以适量的豆浆,经30天的培育,可长到3.5厘米,一般成活率60%以上,这时就可分塘,进入鱼种阶段的培育。由于细鳞斜颌鲴鱼苗比其它鱼苗“娇嫩”,这里要着重强调;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带水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鱼种培育可采用单养与混养两种方法。单养每亩可放养1.5万尾左右,饲养管理与培育家鱼种相同,经90天的培育,可以达到11~13厘米规格,成活率80%以上,如果采用与家鱼种混养,在放足家鱼种以后,每亩水面可另增放1500尾,不必增加投饵量,同时也不会影响家鱼种出塘的规格,而且还比单养的规格要大,特别是与草鱼种混养,规格可达16厘米以上。夏花鱼种对氧及常用药物的忍耐度,池塘缺氧时,它与鲢、鳙鱼相同。对常用药物的忍耐度实验:选用2.5~3厘米的夏花鱼种,在水温25至28℃条件下进行,其安全浓度以ppm为单位;敌百虫6;硫酸铜0.7;漂白粉3;稻瘟散2;西力生0.5;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0.7。细鳞斜颌鲴对大、中型水库及湖泊的成鱼增产有重要作用。其在大中型水体中回避敌害的能力较强,成活率高,只要连续两年投放一定数量的鱼种,就能取得成效。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的投放大规格鱼种。逐步形成优势种群,提高群体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