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蟹鱼虾混养

最近更新:2023-02-01

在同一口精养蟹池内,以养蟹为主,鱼、青虾为辅,互利混养,在不改变投饵的情况下,蟹、鱼、青虾皆获得好收成,既提高了饵料和池塘的利用率,又降低了养殖成本。

生产过程 在同一口精养蟹池内,先投放幼蟹苗,投放时间为当年12月至翌年2月。蟹苗最好为长江捕捞的天然幼蟹,规格每千克为100~160只,亩放2000~2500只;若饵料充足,管理水平高,每亩可投放2500~3000只。在开春后投放鱼苗,每亩投放13厘米以上花鲢30~40尾,13厘米以上白鲢30~40尾,10厘米以上鳊鱼20尾,3厘米以上鲫鱼50~80尾。在开春后,从市场购买或在外河里捕捞1~2厘米的幼虾投放池内,也可以购买或捕捞未受伤的抱卵青虾投放池内。幼虾每亩投放1.5~2.5千克,抱卵青虾每亩投放1千克左右。进出水口原拦网前加一道大眼密网,以防止幼虾随水逃出;另外,因捞水草喂蟹时,水草里有时裹入一些幼虾或成虾带进池里,所以,青虾要求轮捕以控制青虾数量;其他如加水、投喂饵料等管理与精养蟹池相同。

生产技术原理 池塘精养河蟹是高密度养殖形式,河蟹饵料来源主要靠人工投喂;若饵料不足,河蟹饥饿,一来会影响河蟹生长,二则河蟹会自相残杀,由此影响河蟹的产量。如果饵料投喂过多,尤其是小颗粒饵料,河蟹吃不完,即使及时清除剩饵,水底残饵也无法清完,残饵在水底变质发酵,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饵料来源,水中浮游生物过多,消耗水中溶氧也就越多,由此又造成池水变肥、变坏,不能适应河蟹生长。而花、白鲢为肥水鱼类,主食浮游生物;蟹池内浮游生物的生长,为花、白鲢提供了可口的食物;浮游生物减少,也就隆降低了池水中溶氧的消耗,使水质保持良好;良好的水质又为河蟹生长提供了条件。河蟹吃剩的残饵碎片又是鳊鱼、鲫鱼和青虾的好饵料,鳊鱼和鲫鱼在水的中、下层活动,促进了水体上下层的交流,促使中、下层水与空气的接触,增加了池水的溶氧量。则青虾摄食鱼、蟹无法捕食的微小动物和小碎屑,使废物得到再利用,同时减少了微小动物在水里的耗氧。河蟹饵料不足时,青虾又是河蟹的摄食对象,避免了因饵料不足,河蟹自相残杀而影响河蟹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另外青虾耐氧能力比河蟹低,在巡塘时若发现池埂边有很多虾子,说明每升池水中含氧量在2.5毫克以下,此时应立即冲水增氧。

立体养鱼相关技术

生态养鱼
青鱼与鲤鱼混养
鲢鱼与罗非鱼套养
革胡子鲶与罗非鱼混养
池塘鱼鳗混养
稻萍鱼模式
草牛鱼综合养殖
提高桑基鱼塘经济效益措施
池塘生态渔业模式
鱼种池流水快速育蚌
香蕉沟养鱼
农田排水沟养鱼
苇藕鱼综合种养
蟹鱼稻综合种养
鱼鸡猪果立体养殖
塌陷区水产开发
鱼、珠、蚌立体养殖
河沟鱼蟹混养
蟹鱼虾混养
莲鱼混养
鱼鸭混养
鱼禽蚌混养模式
猪鱼配套养殖
鱼粮轮作工程
鱼蚌混养
鱼蟹混养
鱼鳖混养
蟹蚌混养
鱼菜轮作
渔农牧轮作
鱼瓜轮作
鱼麦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