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斑鰶

最近更新:2023-01-29

斑鰶 Clupanodon puntcatus;C.punctatus(TemmincketSchlegel);Dottodgizzardshad,Spottedsardine

斑鰶斑鰶

又称为棱鲫、海鲫鱼、斑点水滑,俗称刺儿鱼、古眼鱼、磁鱼、油鱼、春鰶、姑罗、黄流鱼、扁鰶、气泡子、鲮鰶鱼、金耳环、海鲫、花鰶子。

硬骨鱼纲、鲱形目、鲱科。系暖水性近海中下层鱼类。体呈长椭圆形,侧扁,背缘较腹缘宽,腹缘很窄。头小而侧扁,吻端钝尖。口小,下位,微斜裂。上颌稍长于下颌。两颌无齿。眼中大,侧中位;眼间隔凸起,中间横棱不显著。鳃盖骨光滑。鳃孔大。尾柄较粗,长与高约相等。背鳍1个,位于体背中间偏前,较大,最后鳍条延长为长丝状。胸鳍较大,侧下位,鳍条向下渐短。腹鳍小,基底与背鳍基底前部近相对。臀鳍基底较长,位于背鳍基底末端与尾鳍基之间近中间下方,鳍条短小。尾鳍深叉形。体被圆鳞。腹缘有较强的锯齿状棱鳞。胸鳍和腹鳍基部具腋鳞。无侧线。体背部青绿色,有9—10行黑色虚线条,腹侧银白色。鳃盖骨后上方有1黑斑。背鳍、尾鳍黄绿色间有黑色。胸鳍淡黄色。腹鳍乳白色。臀鳍乳白色或淡黄色。体长一般为13—16厘米。通常栖息于水深5—15米浅海水域。喜集群,可进入淡水生活。越冬场在黄海中部南端水深40—100米水域。春季大部分鱼群向西向北生殖洄游,分别游向沿岸水域产卵,生殖后亲鱼就近在较深水域索饵。秋末鱼群开始逐渐南移,返回越冬场。主要食饵为桡足类、硅藻类、小型甲壳类及有机碎屑。1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4—6月。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常用底拖网、刺网类渔具捕捞,定置渔具可兼捕。肉质细嫩鲜美,可鲜食,亦可加工咸干品。多细小骨刺,防止刺伤。

体椭圆形,侧扁,腹缘具锯齿状棱鳞。体背部青色,体下侧银白色。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近海中上层鱼类。栖息于沿海港湾和河口,水深5~15米,常集群游泳,行动活泼。适盐范围较广,可在海水或咸淡水中生活。有时可进入淡水。摄食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也食小型甲壳类。

背鳍15-17;臀鳍21-24;胸鳍16;腹鳍8。纵列鳞53-56;横列鳞21-24。鳃耙217+211。体长为体高33.5倍;为头长3.74倍。体略长,侧扁。头中等大。吻稍钝。眼距吻较近。眼大,侧位。脂眼睑较发达。口小,近前位。口裂短。前颌骨有缺刻,上颌骨末端伸达眼前缘的下方。鳃孔大。鳃盖膜与峡部不相连。假鳃发达。鳃耙细而密。体被圆鳞。腹部棱鳞1820+1416。偶鳍基有腋鳞。无侧线。背鳍最后鳍条延长为丝状,末端伸达尾柄中部。臀鳍鳍条短,始于肛门后。胸鳍小,下位。腹鳍较小,位于背鳍起点的后下方。尾鳍叉形。体背与上侧部为青绿色,并有911行黑色虚线条。下侧银白色。鳃盖后上方有1明显黑斑。胸、臀鳍呈淡黄色。背、尾鳍后缘为黑色。系沿海暖水性鱼类常栖息于水深515米。适盐范围较广。可进入淡水生活。越冬场位于黄海中南部。3-4月份向北洄游,在黄海北部和渤海湾生殖期为4-6月,产卵水温16℃,受精卵约经50小时孵化。怀卵量6-9万粒。浮性卵,卵径1.2-1.6mm。斑鰶生长较快,生命周期短。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硅藻、挠足类和原生动物为食。资源稳定,产量较高。1980年黄、渤海区产4500吨,肉可供食用。分布于中国沿海,我国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均产之;国外见于朝鲜、日本、印度等海域,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

斑鰶斑鰶

参考资料

水产百科:https://www.59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