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池塘鳗鱼饲养

最近更新:2023-02-11

池塘条件 要求水源充足,水质适合池塘渔业用水标准;单口池塘面积以5~15亩为适宜。黑仔鳗饲养池以5~7亩为适宜,单口池塘面积太小,在饲养管理中,水质难以控制,鳗鱼摄食也会随水质变化而显得不稳定,鳗病经常发生,鳗鱼生长因此而受影响,单口土池面积过大,会带来收获捕捞上的困难。池塘水深1.2~2.0米为宜(黑仔鳗1.2~1.5米,成鳗1.5~2米),如池水过浅,由于池塘中鳗鱼活动及增氧机作用下,池水会显得混浊,直接影响到鳗鱼食欲及健康,特别是在幼鱼阶段池水混浊,最容易诱发烂尾病及鳃病,池水太深,池塘底部溶氧不足,加之残饵、鱼类排泄物等原因的影响,加剧池塘底部环境进一步恶化,影响鳗鱼正常生长。

放养前的准备 池塘必需进行清整,清塘药物主要用生石灰及漂白粉,用量要视池塘淤泥厚度而定。新挖池塘一般每亩用生石灰250千克加漂白粉12.5千克。清塘时,先将塘水抽干,晒塘15~25天,然后将漂白粉及生石灰均匀散布于池底后回水,同时,检查池塘四周塘埂是否有漏洞,池塘回水后10~15天,即可试水放鱼。土池养鳗机械主要有抽水机、增氧机及备用发电机等。增氧机一般每0.2公顷设置1台。土池养鳗进水一般用抽水机,排水主要靠自行溢出。如要大量换水时,也用抽水机排水。

放养密度的确定 鳗鱼在池塘中的密度,与规格、单口池塘面积大小、水深有关。就载鱼量而言,商品鱼池为7500~10500千克/公顷,基于不同规格鳗鱼摄食量、新陈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规格越小,单位面积载鱼量也应该越少。就目前珠江三角洲土池养鳗管理水平而定,可采用不同规格鳗鱼载鱼量见表1. 38。

不同规格鳗鱼载鱼量 千克/公顷

 规格
(千克/尾)
700~80010025~357~101.5~3
 载鱼量
(千克/公顷)
1500~22503000~45005000~65006500~75007500~10500

分级饲养与池塘配套 鳗鱼在饲养过程中,生长差异很大,在生产实践中,同一池塘饲养的鳗鱼,个体差异越大饲养的经济效益越差,因此,必须进行分级饲养。具体做法见表1.39。

顺德市北滘镇三洪奇特种水产养殖场鳗鱼分级饲养表

 鱼池级别 1 2 3 4
 放养规格700~800 10015~35 7~10
 出池规格
(千克/尾)
 100 25~35 7~10400以上
 放养尾数
(尾/公顷)
 375000~
54000
 10500~
135000
 45000~
75000
 22500~
34500
 饲养天数 25 4045 150
 备注体重100尾
/千克分池
余下继续饲
体重25—
35尾/千克
分池余下继
续饲养
体重7—10尾
/千克分池余
下继续养
 上市

在土池养鳗生产过程中,池塘配套是落实分级饲养法的关键。土池养鳗就目前集体规模经营而言,分级轮养拟分四级。即黑仔鳗、幼鳗种、中鳗种、成鳗。四级池塘比例为1:1:3:5。
水质管理 土池养鳗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水质管理,其主要内容有绿藻类种群的培养与保持、肥度、pH、溶解氧、透明度等因子的调节。

鳗鱼池对pH值要求随不同季节应有所差异。在夏季是烂鳃病的主要季节,也是土池养鳗最主要的疾病,在6~9月,池塘pH控制在7.8~8.5之间,以控制烂鳃病的流行。影响池塘pH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池塘底质池水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在鳗鱼池中pH在7~8.5之间未有对鳗鱼产生不良影响,pH值变化太大会影响鳗鱼摄食,在施放生石灰调节pH值时,每公顷控制在75~150千克之内,如达不到所需pH时,次日再施放1次,直到pH达到所需要求为止。池塘水中溶氧量应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土池养鳗池塘溶氧日变化规律与四大家鱼相同。养鳗池水溶氧调节除了控制载鱼量、透明度外,主要工作是改善池塘底部的氧气环境,在水深2米或以上的池塘应在池中央配置叶轮式增氧机,在春末夏初及秋季,池水应保持在1.5~1.80米左右,而不应太深。中午开动鳗池增氧机以保持池底有良好的氧气环境。养鳗池塘透明度,在夏季由于鳗鱼代谢产物及水呼吸等因素的影响,换水量要求大一些,透明度在35~25厘米之间较为适宜。而在冬季则要求在20~25厘米。土池养鳗的池水温度调节虽然几乎没有可能,但一些调节水温的生产措施是十分有效的。例如在炎热夏季,利用池塘中热分层原理,把池塘水位尽可能提高,将中午开增氧机的时间提前到上午9时至1时,然后停至傍晚才开机,换水则尽可能在下半夜进行。下午投喂时间在6点半以后,这样鳗池水温尽管水表层达到36~37℃,但池塘底部水温仍在30~32℃左右,可提高鳗鱼的摄食与生长。池塘中浮游生物种群的调控,土池养鳗与水泥池养鳗相比,其浮游动物、轮虫及枝角类的数量变动时对鳗鱼摄食影响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水泥池养鳗需要培育蓝藻类的浮游植物如微囊藻,利用微囊藻细胞壁有果胶质,难以被其他生物消化,在水中能稳定繁殖。使之在水中起到遮光增氧及净化水质作用。土池养鳗需要培养的理想藻类是绿藻类,而不是微囊藻,这是水泥池与土池养鳗水质管理上的最大区别之一。因为水泥池具有中央排污功能,且水浅,日换水量大(占总水体1/3~2/3,每亩配3~4台水车式增氧机,昼夜不停,由于日水量大及增氧机的作用,微囊藻不会老化。土池养鳗池塘日换水量尺有水泥池10~20%左右,每0.2公顷配1台增氧机,无直接从池底排污功能。如果池水中浮游植物以微囊藻为主要种群,在强烈的光合作用下,微囊藻会形成水花充塞水面,并很快老化腐烂发臭,对鳗鱼的摄食和生长影响极大。如何使池水中浮游植物种群以绿藻为主使水呈“油绿”色,是土池养鳗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放养鳗鱼的池塘要适当混养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如花、白鲢,花鲢每公顷放600~900尾(250克/尾)白鲢每公顷放养225~450尾(50克/尾)利用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不停摄食塘中浮游生物而刺激其不断繁殖新藻体使之不易老化。同时不断注入新水及开动水车。假如池塘已长满微囊藻则应取用大换水方法,然后从其他池塘引入绿藻反复数次,使池塘中绿藻成为优势种群为止,同时注意在浮游动物太多时,施放0.3~0.5ppm敌百虫进行杀灭,使水质保持稳定。新挖池塘在清塘消毒后,注入新水,然后每公顷施用复合肥30~60千克,再从其他池塘引入藻种,数天后水便呈“油绿”色,如效果不太理想可重复施肥1次并加施尿素45千克。饲养1年后的池塘,可不施化肥。

鳗池换水视池水透明度、鳗鱼度而定,夏秋季每天或隔天换1次水,夏季最好选择下半夜加水,减少池塘水温变化幅度。每次换水量均在5~20%之间。

投饵 夏季天气炎热,投饵时间在早上6时和下午6时以后,冬季投喂时间则安排在下午2~3时。在黑仔鳗阶段,投喂时应注意让鳗种有较长的时间摄食。使体弱瘦小的鳗种也能吃饱。在投喂时坚持添加油脂并随水温的变化而增减。在病害流行季节前,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抗病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