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江豚

最近更新:2023-01-29

江豚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俗称江猪、海猪、海和尚。哺乳纲、鲸目、鼠海豚科。系温水性沿岸型种类。体呈纺锤形。体中部较粗大,向后渐细。头短小而钝圆,无吻突,额头隆起,并稍向前凸出,头部形态各海区有差异。口小,口裂较短而宽。两颌近等长。上下颌每侧各有齿15—22枚,齿短小,略向内侧倾斜,一般上颌齿多于下颌齿。胎儿上颌吻部两侧,各生有短的白色融毛3—4根,成体无。眼很小,近圆形,位于口角斜上方。脊背中部至尾鳍基之间具1隆起的矮脊,矮脊的前方及脊上有1—16行排列不完全整齐的棘状小结节,是分类的主要依据(南方种群10—16行,栖息于台湾海峡及南海;长江种群1—3行,栖息于长江口附近海域及长江中下游的干流和支流内;北方种群4—10行,主要栖息于黄海、渤海,有的也进入东海北部)。脐稍凹入,雄性个体在肛门与生殖裂间有时具有1假肛裂隙。尾柄细扁。无背鳍。鳍肢较宽大,长约为体长的1/6,前缘弧形,外角尖,后缘由凸出部至外角尖端微凹入。尾鳍宽大,平展成左右翼,横宽约为体长的1/4,后缘有1缺刻。体色差异较大,通常成年个体全身铅灰色、浅灰色、深灰色,背部较深,腹部较淡。老龄个体多呈灰白色或白色,也有未成年个体呈灰白色。一般两鳍肢间的腹面色淡,肛门部位有1块淡色区。耳孔周围往往形成1个淡色圈。有些个体在繁殖季节腹面淡色区带有粉红色。死后整体逐渐变成黑色。体长可达2米以上,雄大于雌。喜在近岸水域活动,多聚集在潮流冲击及咸淡水交汇处,也可生活于大江河的干流和支流中。具季节性洄游习性,洄游与饵料的移动或生殖密切相关。北方种群因冬季近岸水温下降,鱼类的减少,也随之南移到饵料丰富的深水区,春季水温上升,又随鱼类的洄游北上,游向近岸索饵。具随流游走习性,涨潮时为追食鱼类游向沿岸,落潮时又随鱼类向外移动。一般不密集成大群,多单独或2—3头一起游泳。繁殖期往往结集成数十头,甚至百余头群体,但比较疏散。性较活泼,也可跃出水面1米多高。有时也跟随船只游泳。对声音非常敏感,遇险时立即潜水逃离,游速也加快,并可改变潜游方向。呼吸时动作急促,似蹦跳式,可溅起不高的浪花。成对游泳时,常一起露出水面或先后错开呼吸。潜水时间很短,一般为几秒钟,最长也不及1分钟,受惊时可延长。母仔眷恋性强,母豚常背驮仔豚游泳,仔豚落水,母豚竭力寻找,再驮背而同行。仔豚被捕后,母豚绝不单独离去,往往同被捕获。主要食物为鱼类、头足类、虾类。北方种群雄性体长不祥,5—8龄;雌性体长1.4米左右,5—10龄,均可达性成熟(长江种群,性成熟雄性体长1.4米,4.5龄,雌性体长1.3米,4龄;南方种群,性成熟体长不详,暂知雄性最低性成熟年龄为4龄,雌性5龄)。妊娠期11—12个月。生殖盛期3—5月(长江种群生殖期为3—5月;南方种群生殖盛期8—12月)。1胎1仔,偶有2胎,哺乳期6个月以上。初生仔体长0.9米左右。生殖间隔2年。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严禁猎捕。

江豚江豚

参考资料

水产百科:https://www.59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