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珊瑚的医药作用

最近更新:2023-02-19

医药作用

出处:《唐本草》
基原:本品为矶花科动物,桃色珊瑚 Corallium japonicum Kishinouye 等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胳。
功用主治
去翳明目,安神镇惊。治目生翳障,惊痫,吐衄,性味归经。

《唐本草》: “味甘,平,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2分。外用:研细末点眼。
原动物:桃色珊瑚,水生群栖腔肠动物,群体呈树枝状。分枝扩展如扇,分歧甚细,其表面生有多数水螅体,称为珊瑚虫;虫体呈半球状,上有羽状的触手8条,触手中央有口,虫体能分泌石灰质而形成骨骼,即通常所称的“珊瑚”。骨骼的表面红色,莹润。中轴白色。质坚硬,很美观。
着生于海底岩礁上。各水螅体常以触手捕食微生物或生物之残片。营无性及有性生殖,而以营有性生殖者为多。分部台湾及南部沿海。
资源分布
分布台湾及南部沿海。主产福建、台湾、广东、西沙群岛等地。

药材

完整者如小树。一般均已碎断成短棒状,长2-3厘米,直径3-5毫米。有分枝或小突起,周围有许多小孔,红色。质坚硬如瓷,不易折断。气味均无。以内外皆红、体重、坚脆而粗壮者为佳。
用网垂入海底以网采收。多取自制作工艺品的残余碎块作药用。
炮制方法:洗净晾干,研成细粉。
药方选录
①治小儿眼有障翳:珊瑚,细研如粉,每点时,取如黍米大,纳在翳上,日再点之。(《圣惠方》珊瑚散)
②去肤翳:珊瑚、贝子、真珠、琥珀、石蟹。为极细末,点入目中。(《本草经疏》)
③治心神昏冒,惊痫卒倒,或怔忡烦乱:大红珊瑚、琥珀、真珠各一钱(研极细)、人参、白术、当归、胆星各三钱(共研末)。和珊瑚等末,每服一钱,灯心汤调下。(《方脉正宗》)
④治心肺郁热,吐衄不止:大红珊瑚,徐徐研极细如粉。每服二分,百合煮成糊,调服。(《彭氏家抄方》)

考证

出自《唐本草》①《本草衍义》:”珊瑚,有一等红油色,有细纵纹,可爱;又一种如铅丹色,无纵纹,为下。入药用红油色者。②《纲目》:”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谓之珊瑚林。红色者为上;亦有黑色者,不佳;碧色者亦良。昔人谓碧者为青琅歼。”
中药化学成分
含碳酸钙等。
珊瑚的基本体型是圆筒或圆盘状,呈辐射对称,身体中央是腔肠。腔肠起消化和吸收作用。腔肠上方有个口,腔肠与口之间叫口道。口的四周有触手,触手中有刺丝囊,囊中有含毒液的刺丝胞,是动物防卫和捕食的武器,也就是为什么腔肠动物门又称刺胞动物门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