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分类地位】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 【俗 名】武昌鱼、团头鳊、草鳊
【鉴别特征】D.Ⅲ-7。体高,侧扁,呈棱形,胸部平坦。头小,口端位,体被中大圆鳞。侧线完全。腹棱不完全。背鳍具硬刺。体灰黑色,体侧的每个鳞片基部灰白色,边缘灰黑,因此整个体侧沿各纵行鳞列出现数条灰白色的纵纹。团头鲂和三角鲂外形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口较宽,上下颌角度小,没有显著的角质化表皮,身体显得更高,背鳍刺较矮,尾柄较高而短等。 【生活习性】团头鲂性温和,喜生活于有沉水植物的湖泊中下层。在繁殖季节,群集于有水流的泥坑场所进行产卵。冬季在深水区泥坑中越冬。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随生长也摄食苦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人工饲养时喜食旱草碎屑、米糠、麸皮和豆饼等饲料。一般2龄性成熟,成熟最小型体长和体重,雌鱼为250毫米、450克,雄鱼为258毫米、400克。繁殖季节为5~6月。2~4冬龄鱼怀卵量分别为3.7万~10.3万粒、10万~31.5万粒和27.3万~44.4万粒。卵黏性,卵径1.1~1.2毫米。受精卵在20~25℃时,约经2天孵化。初孵仔鱼长3.5~4.0毫米。团头鲂生长较快,当年鱼体长可达128毫米、重46克。1~4冬龄鱼体长和体重分别为250.1毫米、497克,308.5毫米、903克,338.1毫米、1084克和347.8毫米、1100克。以当年至2冬龄鱼生长较快,一年中7~9月生长最快。 【分 布】江西各水系均产。 【经济价值及资源开发现状】团头鲂肉嫩而鲜美,可食部分达70%以上,营养丰富。 由于其食性广、成本低、生长快、成活率高、易捕捞,能在池塘中产卵繁殖,且具有味美、头小、含肉量高、体形好、规格适中等优点,团头鲂已经成为江西省池塘、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经济效益非常显著。